廚刀 1.1 識刀

第一章,識刀

1.1 介紹

人類使用刀子的歷史可回溯至史前年代,如果從目前發現最早的刀形器具都算的話,大約可追溯至將近百萬年前,大概推算一下,人類在以接近猿猴的型態生存的時候,就開始使用刀器了;最早的刀器利用石頭,兩塊石頭敲一敲,敲出個銳利的刃面,就可以當作最簡單的刀器使用;之後改良進化把這粗糙的石刀磨一磨,原本粗曠的石頭刀具造型雕琢出更適合人類切割使用的形狀;後續又發現火山高溫形成的黑曜石,硬度更高也更耐用,持續演進到約5萬年前,石器刀具發展為雙面開刃的模式,人類自那時起一直使用石製刀具,直到金屬材料出現,才開始進入金屬刀器時代,之後刀子有甚麼大幅變革演化,幾乎都跟金屬材料的進化有關,也跟冶金溫度技術的演進有關,冶金溫度愈高,愈能掌握各種金屬特性。石材之後,銅 (Copper) 成為製作刀具的主要材料,銅顯然比石器容易製作成刀子,形狀容易掌控,也比較輕薄靈巧,只不過銅偏軟,用來製作刀子會有些缺陷,直到大約西元前1500年左右,在銅裡面增加錫,製作成青銅合金 (Bronze),改善了銅的硬度,並可以用鑄造方式大量製造刀具;後來鐵從印度地區開始發展,很快的印度鐵材透過貿易運往中東,中國,成為世界各地傳說中神兵刀器的來源,中東的大馬士革鋼,中國的鑌鐵,對應的就是從印度生產,在那個時代獨領風騷的優良鋼材;只不過這優質的鋼材,經時間歷練後會有腐蝕問題,總是無法那麼完美;來到19世紀下半,不鏽鋼問世,但是因為不鏽鋼不容易加工,所以問市以來難受廚房青睞,一直到1914年,大膽的英國人讓不鏽鋼變成廚房用刀,加上材料持續不斷改良,1920開始,不鏽鋼成為製作廚刀的重要選項之一。

一直到現代,各種新的材料不斷問世,也多虧有廚房先鋒不斷試煉,現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各種材料製造的廚刀,名稱多到眼花撩亂,X50CrMoV15,1.4116,SG2,VG10,青紙,白紙,陶瓷,鈦合金,消費者有更多選擇,可以比較容易選到自己喜愛,適合的刀子。世界各地,各區域發展的刀子形狀,材質,性能各有不同,這沒有什麼好壞對錯或比較,只有適不適合,習不習慣而已。

自從使用刀子做為助手之後,人類發展史就少不了它。刀子從最早期幫助人類求生存,披荊斬棘;或是用來建立棲息地,開疆闢土,必要時還要殺戮嗜血,臣服他人;但是有什麼刀子可以把人類心靈連結在一起的話,就是用來準備食物並與眾人分享的料理用刀,透過這工具,人與人群坐分食,說天道地,過去未來,直到今日,相約共食仍是人們聯繫感情的必要方式,相信未來即使再進步,再冷漠,與親友團聚吃喝還是溫暖不可缺的社交活動,千萬年以來,刀子一直是人類不可或缺,獨有,最忠實可靠的工具,也希望能藉此,讓大家對廚刀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,進一步有更多的接觸。

刀子少不了刀鋒,或稱刃部或刃面,為了說明,在本書中,刃部指的是刀身磨出銳角,用來切割的部位,是個面,刀鋒是二個刀刃面的交叉緣,是條線,至少肉眼看起來是條線,而刀刃部,也就是最主要的部份,利用尖銳鋒利的特性來穿透分開食物。從這些刃部開始,刀子形狀就會有所不同;有的刃部比較平直,有的帶一些弧度,有的會有明顯弧度,刃部的角度影響鋒利度,也影響刀身厚度,連帶影響刀子整體強度,再來刀身向刀背延伸,有的較短窄靈活,有的寬大厚實,各有千秋,各有所長。

一些常用名詞用語說明

從您翻開本書開始,就注定要一起來聊一聊廚房用刀,所以即使再白話,還是會用到一些這領域常用,或是專用的語詞,有些用語一聽就懂無須多說,有些中文裡就有這些用語,可以直接使用或稍加解釋即可了解;有些則是中文廚刀領域很少見,甚至是新的術語,從國外用法引用過來,如果是日文,只要是大家常用或是漢字可以理解的話,可以直接延用,如果碰到英文,就必須找些相對應的用語或翻譯,各項部位名詞及廚刀用語說明放在各章節專頁以便就近解釋,會陸續提及並說明。如果一些新的用語大家接受度高,很榮幸替大家創作了些小方便,如果一些語詞窒礙難懂,也期待未來有更適合,更淺顯易懂的術語可以出現,一起為廚刀領域貢獻。 各地區各式各樣廚刀可說是鐘鼎山林,各有天性,青菜蘿蔔,各有所好,這裡大致上順著刀具發展暫且以各地區來做個區分,各地區各文化,各經過千百年的演化,自然有各形各樣刀具存在的價值與必然性,有的功能專一,有的用途廣大,有的硬度高,有的軔性強,總之,有甚麼需求就演化出甚麼刀子。

copyright bonbon.win

版權所有,棒棒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