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網編

  • 廚刀 4.5.9 磨好之後

    鋒利度測試

    測試刀子的鋒利度可以再磨刀的過程中間進行,隨時測試隨時做調整,如果有把握的話,也可以在磨刀完成後再做測試,如果想要在磨刀過程中間做測試的話,每去一次毛邊就可以做一次測試,也大概就是每完成一塊石頭打磨的時候測試一次,一直到鋒利程度自己滿意了,再進行到下一塊石頭,如果不滿意就不要急著換到下一塊石頭,要不然等到整把刀都磨完要收工的時候,才發現某些部分不夠鋒利,不是自己想要的標準,這樣不是更無力!

    若不習慣這樣試,就換別的方式不勉強

    測試的方式,可以參考剛剛提到去毛邊的時候,直接用軟木塞,一方面去毛邊一方面測試切割順暢度;另外一個方法可以拿一些紙,不要的報紙或是各通路廣告紙都是順手拈來的好材料,有些支撐度的紙會比較好切,軟性的紙例如電話簿或是餐巾紙擦手紙則會比較有挑戰,一手抓著紙的上方,然後從紙的邊緣切割,從刀跟拉切到刀尖,看看刀子切割順暢度,也試試整個刃面是否都鋒利,還是有某些部位不滿意立即調整。

    如果手邊剛好甚麼都沒有,又要做鋒利度測試的話,當熟練度足夠,有信心的時候,可以輕輕劃過拇指指甲的表面,用拇指指甲來感受刀鋒鋒利的程度,不過若沒有把握的話就不要輕易嘗試。

    清洗,保護層

    刀子剛保養打磨完的時候,手上跟刀子上都會非常的髒,所以用中性清潔劑把刀子清洗乾淨,洗完之後別忘了擦乾,對不鏽鋼刀來說,擦乾完了置於陰涼處風乾,然後收好就算完成,如果用的是會生鏽的碳鋼刀,會建議在擦乾之後上一層防鏽油,防鏽油的使用不建議用食用油,因為會有酸化變質的問題,建議使用食品級的專用保養油,只要多了這麼一個良好的習慣跟小小的工具,您在廚刀的選擇會更多,將為您解鎖多開了一扇通往碳鋼刀世界的大門。

    保養擦拭,輕抹保養油

    保養頻率

    多久要用磨刀棒或磨刀保養一次?

    很難給的標準答案,如果真要說,倒不如用個比喻,就像弦樂器需要多久調音一次一樣,鋼琴,吉他,小提琴,調音的頻率都不一定也不一樣,即使同樣的樂器,每一個人使用程度不同,要調音的頻率也不相同,所以到底多久要保養一次,還是要看用的是什麼刀,使用頻率與習慣如何,還有各人對鋒利度接受程度如何而定。

   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,如果刀子使用率不高,切的食材很軟嫩,而且對刀子使用很謹慎小心的話,有可能3~6個月磨刀一次就可以,但如果對食材細緻度要求很高,或是使用率頻繁,或是損耗比較大的話,或許一個禮拜要磨幾次,如果愛刀成癡加上磨刀上癮強迫症作祟,就可能每天或每餐都要保養打磨,完全看個人使用習慣而定,很難有一個固定的說法。

  • 廚刀 4.5.8 磨刀石(日本刀)

    磨刀石(日本刀)

    用磨刀石來做日常保養,不要選太粗的磨刀石,因為還不需要磨掉刀肉重新開鋒,刀刃鋒利度還在,只要確認刀刃平整即可,所以建議至少用#1000以上的磨刀石,狀況愈好,只要整不需要磨,用的石頭愈細,號數愈高,力道輕一點,刀刃平整即可。

    單刃 Single Bevel

    將刀子區分成前、中、後三個區塊,從上面看,刀身跟刀磨石成約45-60度角,從刀跟開始,刀跟部分完成後再磨中段部分,中段部分完成後再磨前面刀尖三分之一部分。

    磨的時候一樣是用慣用手抓住刀柄,再將刀刃面貼在磨刀石上,因為日式單刃的刀刃面比較大,所以找到原廠出廠的角度並不困難,只要穩穩貼上磨刀石即可,然後再用輔助手按著刀背面,穩定的將刀刃面貼在磨刀石上就可以開始磨了。

    磨刀動作看起來是簡單的上下運動,但是施力的時候建議在背向的時候比較用力,在刃向的時候用力小一點,如果一定要說個比例的話,大概是背向:刃向約8:2的施力比例,或許可以試試9:1甚至是10:0,也就是磨刀只有背向出力,刃向時不出力,磨的次數要磨刀時的切削力與刀子鈍化的程度,可以先從大約10次左右開始,同樣是從刀跟三分之一處開始,完成後換到中段,磨10次後換到刀尖處再磨10下,磨刀就算初步完成。

    磨刀身磨刀尖差異

    磨到刀尖的時候,要注意角度,可能要把刀子稍微提起,因為以同樣角度來說,磨刀跟部位時刀柄或比較接近桌面,但是磨刀尖的時候,同樣角度因為刀身長,所以換算起來刀柄距離桌面較高,感覺起來就是要把刀子提起來的感覺,要稍微留意這個現象。

    磨刀有沒有完成最後還是要看毛邊有沒有產生,如果有毛邊產生就表示那部分的打磨完成,如果沒有毛邊就繼續再多磨幾下,直到整個刀鋒有均勻的毛邊出現,這階段算暫時告一段落。

    傳統日式單刃刀打磨完成之後,去毛邊的動作跟前面敘述的稍有出入不太一樣,先完成正面刀刃面打磨,之後轉到刀子背面,刀背磨的時候,要換一塊手邊可得最細緻的磨刀石,至少要#3000以上,#5000以上更理想,暫且稱這塊為完工石,就是磨刀到最後拋光完工用的,刀背的打磨與其說是打磨,會比較接近於去毛邊的動作,所以把刀子反過來,一樣用手刀抓住刀柄,然後將刀背整個貼在磨刀石上,以背向的方向來磨刀,動作不需要太重,這時下手可以輕一點,只要磨一到兩次就可以了,切記不要過度打磨,避免刀內的裏刃變寬,破壞刀子造形。

    磨到現在的刀子可以開始去毛邊,去毛邊的動作跟之前類似,拿一塊軟木塞或是軟木頭,然後輕輕的劃過去將毛邊去掉就算完成,如果覺得還不夠鋒利就持續剛剛的動作或是上到更細的磨刀石,重複打磨→去毛邊→測試,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,如果時間充足的話,再進行拋光程序。

    輕輕拉,去毛邊

    如果有西式刀子是以單刃方式開刃的話,打磨方式跟上面敘述相似,只要打磨刃面那一面,最後再去毛邊即可。

  • 廚刀 4.5.7 日本刀

    日本刀

    日本製刀概念與歐洲有些差異,簡而言之一般硬度比較高,刀刃角度比較小,最好有一定的磨刀知識與經驗之後再來自己動手保養或是磨日本刀,避免因為無知而對刀子造成損傷。

    若要使用日本刀,最好是經常細心的保養,而不是久久一次的大修,隨時都把刀子保持在最鋒利狀態,會比刀子鈍了再來開鋒來得理想。純日本血統的刀子一般比較有個性,需要一些時間來磨合,不建議交給別人保養,要不然久而久之,刀子會有別人的個性,自己不一定用得習慣。

    磨刀棒 – 不建議磨傳統日本刀

    一般日本刀子硬度高,刀鋒保持性好,但是我個人不建議用磨刀棒保養純日系刀子。有些日系,例如旬,具良治,真久等刀廠也生產磨刀棒給自家刀子用,相信硬度不是問題,不過比較適合西式牛刀,菜切或三德刀,雙面開刃系列的刀子,其實這些刀廠也比較主打西方市場,刀子本身硬度不宜太高,而且是雙面對稱刀刃,不建議拿來給傳統日式單刃廚刀使用。如果要用磨刀棒保養日系刀子,最好用硬度高,細一點的磨刀棒來保養,陶瓷材質會比較細,硬度也高,用來保養細緻刀具還蠻好用的,只可惜陶瓷製品缺點是易脆,若不小心掉地上就可能魂飛魄散。

    不少傳統日本刀,或是日系教法都不建議用磨刀棒保養刀具,有幾點考量因素提供大家參考:

    1.硬度,一般磨刀棒硬度約在 HRC 62~65左右,不少日系刀子的硬度會接近,甚至超過磨刀棒硬度,一般的鋼質磨刀棒硬度不一定比日本刀硬,所以用鋼質磨刀棒來保養效果有限。

    2.粗細,市售磨刀棒也分粗細度,一般最常見的磨刀棒,大概至中度粗細,即使選擇細度磨刀棒,對細緻的日本刀刃來說,還是太粗,在保養推正刀刃的同時,也狠狠地刮傷表面,算是我們不想要的副作用。

    3.受力,對運動賽道而言,一個苗條女郎穿高跟鞋,造成的傷害比百公斤選手穿運動鞋來得大,因為受力太集中,同樣的道理,我們施加在刀子上的壓力,使用磨刀石分佈比較廣,比較平均,同樣力量作用在磨刀棒時,接觸是一個點,所以相對受力很大,對一些隨時找機會等待釋放應力的材料就可能崩口,如履薄冰,使用起來要格外謹慎。

  • 廚刀 4.5.6 雙刃

    歐洲刀,中式,雙刃

    磨刀運動的方向大概就是刀刃的形狀,例如弧形刀刃,運動方向就是弧形,貼著刀刃面從刀尖磨到刀跟,再從刀跟磨到刀尖,反覆來回直到……

    前面提到毛邊出現,這是好現象也是第一盞明燈,但是對一把鈍化比較嚴重的刀刃來說,如果第一刃面一直磨到毛邊出現,有可能要磨掉很大一部分的刀肉,這狀況下才換到第二個刃面,有可能已經造成二邊刃面不均勻對稱,

    不對稱刀刃

    為了避免類似狀況,在第一刀刃磨出毛邊之前,就要交換刀刃面,兩邊先以相同的方式先打磨幾下,看磨刀石切削程度來決定,可能3~5下,也可能7~10下交換,直到磨出第一道毛邊,算是初露曙光,但是要完成刃面,必須整個刃面的毛邊均勻出現才算數,如果長長的刀刃面有某一段沒出現毛邊,千萬不要打混過去,要不然未來這段沒出現毛邊的部位就是不利的部位,會成為心中的遺憾,一直要到下一次磨刀才會修正過來,所以一直磨到整條毛邊均勻呈現,再換到另一面打磨。

    在這個磨刀的運動過程中比較關鍵的是兩隻手,尤其是手腕以下的部分協調運動,如果要對初學者說保持手腕輕鬆穩定可能是一個很空泛的說法,遙不可及,不過這還真的是蠻關鍵的因素,僵硬的雙手會讓弧形的刀刃面磨出不規則的形狀,隨著刀子的運動,兩隻手應該順著不同的位置隨時調整到對刀刃來說出最好的角度,就有點像汽車的懸吊系統,不管經過任何的路面遇到任何的狀況,都盡量保持車身的穩定,是一樣的道理,所以說刀子要抓穩,實際上講的並不是要用力,而是控制刀刃角,不管你在什麼位置都保持一個固定的角度,如果剛開始的時候覺得雙手實在僵硬那也沒有關係,選一把比較不會心痛的刀子入門練習,慢慢等到掌握技巧了再拿好刀來實際操作,或許您冰雪聰明天資聰穎,但是對很多的初學者來說,前面幾把打磨的刀子很可能都是初學者練習下的犧牲品。

    以下照片可以看出維持固定角度的運動,刀與磨刀石位子改變時,雙手手腕部位的改變與差異。

     整個磨刀過程,很重要又關鍵的因素,就在您的那雙手;除了前面提到要適當施力,同時又要輕柔、穩定,還有,要感受刀子打磨過程中的細微變化,感受到正確的刃角,以及何時算是打磨到適切的程度。再次提醒,剛開始的幾次磨刀經驗,可能很容易讓人沮喪,欲哭無淚,甚至就打起退堂鼓,別懷疑,我自己也都經歷過這些階段,這裡要互勉一下,不要放棄,繼續磨下去,體驗會愈來愈多,手感會愈來愈好,愈來愈細,經驗累積後磨刀愈來愈得心應手,事半功倍,甚或可於磨刀之中找到樂趣。

  • 廚刀 4.5.5 姿勢

    擺置與姿勢

    好了,現在刀有了,磨刀石也有了,也下定決心自己磨刀了,那就一起來把刀子磨好吧!那麼,從哪裡開始?

    一、磨刀需要水,所以離水源近一點比較方便,磨刀也會排髒水,所以離排水口也不要太遠。

    二、磨刀石要夠穩定,因為磨刀的時候需要用力,而且刀鋒又劃來劃去的,就算不危險也夠嚇人的,所以盡量讓磨刀石穩固,有專用檯子最好,如果沒有專用檯子,隔著抹布墊在另一塊磨刀石上也可以,如果沒有其他輔助工具可以使用,在磨刀石下面墊一塊微濕抹布增加阻力,有了穩定不滑動的磨刀石才能磨出平整的刀刃面,除了檯子,工作桌面也要夠穩固,找個穩固的工作檯面,不要因磨刀晃動把桌子或檯面搞垮,既造成破壞又危險。

    三、磨刀石的高度要夠高,手部與桌面距離要夠,因為手握著刀子,在運動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接觸到桌面,所以磨刀石表面跟整個手部之間的運動空間要足夠,要不然就可能會被卡到沒有辦法順手勢力,如果沒有特定工具的話,在磨刀石下面墊個木頭或是盒子,或是隔著抹布墊上另一塊磨刀石,這些都是增加磨刀高度的方法。

    四、磨刀石的角度大約跟桌面成垂直,不過只要順手,磨刀石要放向左或向右也都不會有問題,只要讓自己磨起來更順手就可以,站立的時候也無需刻意站特定姿勢而造成僵硬,只要輕鬆,身體距離桌面約一拳頭,手部運動起來輕鬆自如就可以了。

    五、慣用手穩穩的抓住刀柄,仔細調整到適當的角度,輔助手兩到三個手指輕輕壓著刀身靠近刀刃的位置,穩住向下施加壓力,雙手輕鬆而協調的前後運動,達到打磨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