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刀 1.2.3 形狀

常見造型

手柄設計需要考量實用,美觀與預算,利用機器沖床大量製刀,常見在刀子後面刀柄處,用手柄素材從兩邊夾著中間的刀子,膠水加上鉚釘,把手柄與刀身結合一起,最後再打磨成型,可以在手柄稍作分割,造型,讓手柄更美觀或是更好握。
刀柄常常會設計成不規則構型,配合曲線,讓握感舒適並有止滑效果,有時巧妙搭配不同材質,或是製做些特定標章,更展現工藝能力與水準。

壓製

刀子大致成形後,後端手柄部位進入模具中,再將融化狀的塑料注入機器杯中,或是塑料進模具再放入刀尾,之後冷卻硬化,出來就是一體成形的刀柄,這樣的手柄沒有接縫,藏汙納垢的機率降低,材料材質形狀都可以控制,製做出讓使用者握感舒適而且不易滑動的形狀,所以抓握切東西手感、防滑也都可以加以控制,是製作刀子的理想方式之一。

橢圓形,八角

橢圓跟八角手柄比較在傳統日本刀可以看到,簡單的造型握起來不會有猶豫,怎麼握都不會差到哪裡去,上下橢圓或八角的走勢設計配合一點重力,用刀人可以很快抓到刀子的方位,在需要靈活運用刀子的狀況下,不會有左右上下難分定位的問題,相對一些比較輕手,多用巧勁的刀子,橢圓或八角手柄是不錯的選擇。

圓形

圓柱形刀柄製作起來有可能比較簡單,上到車床車一下就完成,中間鑽個孔,再設法跟刀身結合,很快就是一把可以上工的用具,但是圓形刀柄握在手中,要單憑感覺抓到刀子上下方位比較難精準,對重量輕刀身窄的刀子更是如此,用圓形手柄克服穩定性,也就是刀身轉動的問題;刀子切削使力過程,難免可能遭遇到食材頑強抵抗,這時候握刀子施力方向,就可能不只在縱軸上推拉,而伴隨著左右扭轉,搖擺刀子的動作,這時候圓形刀柄會讓刀子抓握難以穩固,如果再加上油,水,會讓刀子更難緊握,操控更加困難,選擇圓形手柄,需要一些時間來練習,駕馭,習慣之後,再使用起來自然會比較得心應手。

刀身,刀柄結合

除非是一體成形的刀子,要不然刀身,刀柄通常是不同材質結合而成的,即使是金屬也可能是不同材質結合而成的,兩種不同材質要合而為一需要克服一些問題;穩定度:不同材質接合方式,不能在使用中鬆動甚至飛脫,要不然誰還敢在廚房幫忙。密合度:不同材質之間如何緊密合而為一,讓接合縫隙減到最小,降低藏汙納垢的機會,也讓手中握感舒適,長時間或大力使用狀況下不致受傷,有些接合不良的手柄是會讓人磨出水泡或意外刮傷的。設計:選擇的材質影響重量,連帶影響手中平衡感,再者,結合接縫的位置與大小,也會影響藏汙納垢可能性與衛生程度。美觀:這就是各人主觀的看法了,也牽動著消費者願意掏多少銀子購買工藝水準高,美麗,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了。

P 1-233 刀身結合方式

左右手

大部分市面上見到的刀子不分左右,有些刀子製作的時候會在刀刃或手柄做些區隔,讓不同習慣手握刀的人有更明顯的區隔,所以選刀的時候要多花一點精神,稍稍注意一下刀子,看看有沒有慣用手之分。

刀刃

刀刃只磨單邊,或是兩邊開刃不對稱,刀子使用起來會有差異,是刀子區分左右手的重要因素。以正常握刀狀況,刀刃向下,從刀跟向刀尖看去,有開刃,也就是有斜度的那一面,就是習慣用手的那一方,例如,左邊是平的,右邊是斜的,這把刀就是右手刀;同理,雙面開刃,但是左右不對稱的刀子,開刃較多的那一邊,就是用手方,例如一把開刃30(左)/70(右)的刀子,就是右手刀。
也有些刀身會偏一邊,就剛剛的握刀方式,從上向下看整支刀背到手柄,如果刀背根手柄相接處偏左,右邊空間較多,則屬於右手刀,反之則為左手刀。

刀柄-D形

大部分的刀柄,即使各家造型再怎麼五花八門,大多是對稱設計的,市場上有少部分的手柄,設計成不對稱,配合刀刃用以區分左右手,乍看之下有點像是橢圓手柄,不過做了一點不規則的變型,所以從正後方看過去,橢圓圓周不太規則,有點像”D”造型,也可能做個淺平的稜線出來,這樣設計是用來區分左右手握刀的差別,這裡舉的D型例子,是右手刀,反之則為左手刀,左右手不對稱的設計讓手感敏銳的人有更多的選擇。

日本有專門製作刀柄的工廠,製作各種樣子的手柄,提供製刀選擇搭配,所以製刀廠可以專心製刀,只要最後把二者完美的結合起來,呈現給消費者即可,製刀師傅可以百分百的投注精力在刀身製作,讓刀子更完美。

因為大部分人習慣右手用刀,所以市面上的右手刀多,價格也比較便宜一點,如果很在意左右手刀,又剛好是左手習慣,那就要選一把自己順手的左手刀,有可能同樣的一把刀,左手刀要付出比右手刀高一點的價格。

copyright bonbon.win

版權所有,棒棒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