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刀1.1.3 其他各式刀具

除了主廚刀跟削皮刀,其他我認為多屬於特殊用途刀,除非使用率高,或專業領域需求,要不然前述這二把刀搭配使用,幾乎可以勝任所有廚房工作,所以說,沒有特殊需求的話,廚房裡面先準備這兩種刀就夠了。

去骨刀- Boning Knife

細長而窄的刀身,可以貼著骨頭切削,或是進入骨節之間斷筋,把骨頭分開,有些刀刃會帶些彈性,讓操作更靈巧,古代游刃有餘形容技術精湛,用這把刀操作去筋分骨,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。

去骨刀

切片刀- Slicing Knife

西式片刀

要擔任片刀的角色,刀刃本身要薄,薄而長的切片刀,適合切削肉片,有些刀身較寬,適合平整面的切削,有些刀身較窄,適合靈巧的片削,不過也因為刀身窄,手握著刀柄下切時,就可能跟工作檯面空間不夠,不像主廚刀可以提供較大的檯面隔離。至於好不好用,還是要看自己常用的食材是什麼與切菜習慣,再來考慮用什麼裝備。
如果要準備片刀,再此會建議準備長一點的刀子,而且是比現有主廚刀還長的規格,不然就用主廚刀就勝任有於了,何必花錢再多準備一把功能類似的刀。

主廚刀(左)與片刀,刀身與手部空間比較(跟砧板距離)

尖頭- Point Tip

片刀使用率比較高的是刃部,配合推拉動作來切割食材,配合尖頭設計,多了那麼一點”刺”的便利與靈巧,讓尖頭片刀除了下切功能外,還比較好做穿刺切法,如果配合刀身窄小設計,刀子會更靈巧,不過對手容易抖,不夠穩的人來說,切大東西切面可能比較難掌控,容易不平整。

P 1-60 尖頭切片刀

各式廚房用刀

圓頭- Round Tip

圓頭設計的刀子,好處是在食材內推切前進的時候,可以順著前面的腳步,不太會開出另一道切口,同樣功能設計成尖頭的刀,例如長型片刀,拉切時沒問題,推切時就有可能開出另一道切口,導致切割出來的成品,切割面扭曲不平;另一個好處,因為穿刺功能比較差,所以比較不會不小心刺到不該刺的地方,圓頭刀尖也比較不容易損壞,對粗曠,大意型使用者多了那麼一些些保護作用。

尖頭及圓頭片刀,兩者比較
鋸齒刃

鋸齒刀有著凶狠的外表,看起來就像戰鬥機塗上鯊魚嘴一樣懾人。

鋸齒刀

鋸齒刀總是給人比較鋒利的感覺,實際工作上,是犧牲一部分會接觸到砧板表面突出的刃部,來將大部分負責切割的刀刃內縮,藏在相對比較裡面的部位執行切割工作,一般來說刀鋒持久度比較高,但是每劃一刀,食材要接受數十個鋸齒的攻擊,相對就比較容易產生屑屑,如果一路平順就都好,如果一刀下去左扭右斜,或是刀子本身歪七扭八,切出來的切口就更難平整了;除此之外,鋸齒刀還有個致命傷,就是保養打磨不易,除非把鋸齒刀當作消耗品,要不然一般消費者要如果要磨鋸齒刀,可能要累積足夠的練習與經驗才容易成功。

通常比較專業工作者比較會接觸到鋸齒類刀子,例如麵包刀還有蕃茄刀,當然,如果家裡面常常切麵包,資源又充足,廚房準備個鋸齒刀沒什麼不對,只是我常常左思右想,也常常切東切西,目前好像還找不到非用鋸齒刀不可的食材,若翻譯成白話也就是說,好像沒有甚麼切削不能用平刃來切的;例如麵包,或許我自己在家切麵包的機會很少,所以一把鋒利的主廚刀可以輕鬆的切削所要的麵包,真遇到硬一點質地,例如硬式法國麵包,主廚刀照樣勝任,來一根切一根,來兩根切一雙,毫不畏戰,如果真的切硬麵包機率很高,必須有一把專用刀的話,磨刀保養時,最後一道用粗一點的磨刀石,例如500~800左右收尾並無不可;切番茄的時候,因為表面有層光滑的表皮,對不利的刀子而言,常常還沒開始切削分割,就先壓扁食材,所以會有人想到利用鋸齒刀刃來幫忙解決問題。但就自己實際試切的幾把刀來看,使用鋒利的平刃,可以輕鬆的切番茄,遇到不利的刀子,會在番茄表皮溜冰樣的滑動,遇到趕時間那還真是兩個眼睛眼淚還不夠流的,如果配合下壓力道比較大的話,就會切削時壓扁食材,造成食材變型,難以切出工整食材。


因為保養不易而且可以找到替代品,所以除非有特殊需求,或是把刀當做消耗品,或是知道如何保養鋸齒刀,要不然對一般消費者,我個人並不建議購買鋸齒刀。

copyright bonbon.win

版權所有,棒棒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