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用

磨刀棒主要功用並不是用來磨掉刀肉或重塑刀刃,而只是將歪掉不正的刀鋒來做校正,恢復到應有的鋒利順暢程度。
材料軟的刀刃,持鋒度比較差,使用幾次受力幾次之後,刀刃就有可能失去原本完美狀態,可能刀刃彎曲不平整,稱做卷刃,刀刃卷了或成波浪狀,都會造成刀子切割時候的阻力,感覺沒有那麼利;至於造成刀刃跑掉的原因,可能是用力過猛或砧板太硬,施力不當有撇刀的情形,讓刀鋒側向扭曲受力,切割習慣不良,用刀子在砧板刮,反正刀子買來就是要用的,用了就會受損,只能儘量保護,隨時注意,沒有辦法完全不傷刀子。

操作
刀刃是不是已經開始偏移,彎曲或卷刃,通常用肉眼不容易看得出來,有時候要用手輕輕的摸,徒手觸摸鋒利刀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,要背向而不是向刀刃的方向移動,而且不要順著刀刃方向滑動,避免被割到,這時候眼睛看不太出來的卷刃,可以用觸覺摸出來,這是判斷要不要使用磨刀棒的時機,再次強調,手摸刀刃本來就危險,把握二個原則,一、方向要正確,二、動作要輕,一旦做法錯誤,刀子會忠實的執行切割任務,不過只要方法正確,觸摸刀刃就不會那麼危險,也可以領著您完成後續下一步的任務。


磨刀棒的最主要功用是把卷刃給順平整,所以在操作方面,應該是考量如何把已經捲曲的刃面恢復到應有的平整度。我們最常接觸到使用磨刀棒的印象,就是一手拿刀一手拿棒,然後很熟練的,很帥氣的揮灑刷一刷就可以把刀子磨光磨利,只是這樣帥氣的操作比較適合武功高強,帥度破表的刀友,我自己沒那麼厲害,練不出這樣的功夫,也對剛開始使用,甚至第一次使用磨刀棒的人來說,這裡比較建議用穩定安全的方式來操作,穩定的方式分垂直跟水平兩種模式,如果有沒有特別偏好的話,建議從垂直模式開始練習。



不管甚麼模式,輔助手握磨刀棒的任何手指都不要超過護手,要不然非常有可能割傷,不可不慎。
選擇垂直法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安全,在刀刃運動過程中,因為抓著磨刀棒的輔助手全程在刀刃行進方向的上方,與刀刃沒有甚麼交會,幾乎沒有被割傷的可能,所以比其他方法安全,顧名思義垂直磨法,就是輔助手穩穩握住磨刀棒垂直向下,下面再墊一塊毛巾,穩定住不要亂晃,然後慣用手找出正確的角度,刀刃向下,從刀跟開始貼著磨刀棒上方,慢慢刀刃滑到刀尖,從握刀棒上緣到下緣,這樣劃個幾次,直到刀鋒回到正常或是輕微的向另外一邊彎,一般大約磨三到五次就可以換另外一邊,磨玩後可以用手稍微感覺刀刃的捲度與平整度,再確定要磨哪一邊,磨的力道越來越輕,次數越來越少,直到最後左右交換輕磨,差不多就完成了。

覺得完成之後,可以拿一張紙來切割,測試一下刀子鋒利度。



磨刀棒垂直握



磨刀棒水平握


磨刀棒懸空握
切紙測試利度
穩定
再強調一次,這些看似不利的刀都是很利的,尤其是不小心割到人的時候,所以在刀刃運動的同時,也要盡力設法讓刀子保持穩定,避開刀刃動線不要讓自己受傷,所以手握住磨刀棒的時候穩定度要夠,下面墊一塊微濕的毛巾避免滑動,如果是水平操作法,一樣在磨刀棒前墊一塊毛巾避免滑動,增加穩定度,兩隻手在緊握刀與棒保持穩定的同時,還要能夠輕鬆穩定的控制角度,這需要一些練習來達到熟練境界。
角度
要把捲曲的刀刃修復回來,首先要先知道刀刃的角度,用的角度太小只會磨到到刀稜,對卷曲偏移的刀刃沒有什麼修復功用,而角度太大只會讓卷刃更趨嚴重,甚至破壞刀鋒的鋒利度,把刀弄鈍,所以角度的掌握很基本而且很重要。



有些廠牌磨刀棒護手的部分就是角度的輔助器,只要把刀背靠著護手,刀刃跟磨刀棒形成的角度就是該廠牌刀刃的正確角度,但是這方式用在其他廠牌刀具就不適用,如果護手沒有提供角度參考的話,就要自己想辦法找自己習慣的參考點,通常的西式主廚刀的刀刃角度約20到22度 ,大概比一下垂直角度是90度,90度的一半是45度,45度再一半就是22度左右,抓穩了這個角度,就可以開始進行磨刀棒保養。


如果一開始對角度沒把握,可以自製簡單角度輔助器,用軟木塞來做簡單又免費,做法先將軟木塞延縱軸對切開二等分,再把切開中間挖出固定槽,用來固定在磨刀棒上面的,然後在下方參考量角器切出正確的角度斜面,這個斜面就是刀子靠上磨刀棒時的輔助裝備,再從上面切出一道小溝用來綁橡皮筋固定輔助器,這樣就是最簡易自製的磨刀棒角度輔助器,用來剛開始用磨刀棒時抓角度用的,如果角度不正確或不滿意,那就再削到滿意為止,如果削壞了,那就再開一瓶吧。
力道
使用磨刀棒的目的是要把卷刃給回順整平,所以使用的力道要看卷刃嚴重的程度以及刀具的材質,不過要注意,因為磨刀棒跟刀鋒接觸是一個點,所以所有的施力都集中在一個點上,沒有整個面來分散力道,理論上是非常大的受力,如果沒把握的話先輕輕的操作,感覺沒有效的時候再來增加力道,尤其是對硬度高脆性也高的刀刃,使用的時候更要輕輕的操作,等到有把握了熟練了,再來慢慢增加自己操作的力度比較會保險。

有一說是磨刀棒磨刀子的起始力道約在1~2公斤左右,然後再慢慢減輕,這樣的做法可以利用水平法,並準備一個磅秤,將磨刀棒頂端放在磅秤上,刀子靠上磨刀棒的時候施力向下,參考磅秤上的重量就是要是施力的力道,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初學,之後習慣上手了,也就不需要磅秤來量力道了。
不過要小心的是,即使是1~2公斤的力道,施力在刀刃單一個點上面,換算起來也是很大的力度,就像穿高跟鞋與球鞋對地面產生的受力一樣,強度不夠的刀刃很可能直接折損。
次數
磨刀次數要配合上面講的力道,使用力量越大,磨的次數有可能會少一點,使用的力量比較小,次數要可能要增加,這裡假設我們以保守的方式,從比較輕的力道開始,每一邊大概磨7到10次,看看卷刃的程度,再遞減到5到7次,然後減到3到5次,再減到1到3次,這期間可以憑著雙手磨擦的感覺,也可以配合聽一下磨擦的聲音,最後一邊一次交互磨,一直到感覺刀刃平整為止,就算大功告成。
速度
對剛開始練習使用磨刀石保養的人,速度快慢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,最重要應該先求安全,然後穩定,等到這兩點達標了,累積一定的時間,熟練度上來了,速度自然就跟著來,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學電視上明星名廚們快速帥氣的磨刀棒使用方式,這樣很可能除了刀光劍影之外,收不到實際保養的效果,如果有速度考量的話,那就是希望從”慢”開始,等到穩定了,速度會自然跟著時間而來,千萬不要強求。
清潔

使用磨刀棒的時候,雖然只是整理回順刀鋒, 但是硬碰硬的結果難免會有鐵屑產生,所以在磨刀棒磨刀完成的時候,千萬不要用手去摸剛磨好的刀刃或是磨刀棒,磨刀棒跟刀刃兩者都會產生細微的鐵屑,請馬上用乾淨的毛巾擦乾淨,有些金屬磨刀棒會設計有些磁性,就是為了吸附磨刀時候產生的鐵屑不要到處亂跑,剛保養完的刀子直接拿去切食材也非常的不妥當,如果看過擦完棒子毛巾上的鐵屑,就知道鐵屑有多少,也曾經有人保養完了用手去摸磨刀棒,不知道鐵屑沾在手上,再去揉眼睛,結果就是送急診室處理,所以磨刀棒保養完之後的清潔要做的確實,千萬不要輕忽。
保養頻率
這又是一個主觀感覺的問題了,因為每一個人的刀子特性不一樣,對鋒利度的感受也不盡相同,所以當刀子不利的時候,就要先用磨刀棒來保養,如果刀子較軟刀刃容易卷刃的話,保養頻率就會比較頻繁,再加上自己對刀子鋒利度要求高,食材需要精緻的切削,這些都會增加保養的頻率,但是如果刀子的持鋒性很好,不太會卷刃,或是使用者自己對刀子的鋒利度沒那麼多敏銳,覺得能切豆腐青菜就可以了,當然保養的頻率就可以減少,一般正常大約是每天使用前或是使用後固定的保養,若是家用頻率很少的話,一個禮拜保養兩到三次也都是可以接受的,如果使用頻率很高或有刀鋒強迫症,可能每一餐料理都保養得好幾次也不一定,保養的頻率因人而異而且主觀。